申论:心香续文脉 感念中国节
2014-04-08 17:03:23   来源:   评论:0 点击:

节日,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,无疑是我们温习民族文化最放松、最温暖、最有家庭传承气息的渠道  清明,北方风沙稍歇,江南雾霭渐散,一年中最清爽明净的时分到了。且

  节日,作为中华文化的基本元素,无疑是我们温习民族文化最放松、最温暖、最有家庭传承气息的渠道


  清明,北方风沙稍歇,江南雾霭渐散,一年中最清爽明净的时分到了。且沐浴焚香,请出先人遗像奉上一杯酒;更分花拂叶,行至故旧墓前插上一株柳……


  在信息随荣随枯的今天,如春节、清明、端午、中秋这样的中国节,坚韧如丝,串起跨越千年的悬望,激活我们的记忆。感谢先人,留给我们这些不灭的节日,让我们仍有机缘触摸到祖先的体温、中国的心魂,感受踏实而熨帖。3日,深化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座谈会在福州召开,春和景明之时言节日意蕴,更能发文明之想、启传统之思。


  如果不是节日的提醒,我们时常误读先人。像孔夫子,并非是孩子们印象中的古板方正,他欣赏的,是学生这样的志向:“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——暮春时节,孩子们河中嬉水,迎风歌舞,激扬青春的生命活力,多么美好而和谐。今天的清明小长假,会有多少孩子,从繁重的作业中抬起头来,在沐水浴风中慎终追远呢?


  我们的节日,承载着中华民族赖以生存、千年不散的思想、文化、历史和艺术信息。倘坐视节日萎去,文化便成遗响,无所寄托了。我们在经济高速起飞之际,曾因无暇回顾而失落了过中国节的兴致,转而对洋节趋之若鹜。而今,当物质生活渐渐丰裕,国人对精神家园的寻根渴望,正重新抬头。重新打量我们的中国节,对治愈时下流行的“文化惶惑症”,或有裨益。


  时常有人简单地批评年轻人遗弃了中国节。其实,是我们充盈着功利气息的文化教育、浮躁不安的社会风气,在潜移默化地让年轻人渐次远离文化母体。曾有网站做过一个上万人参与的调查,问及从什么渠道学习民族文化,近70%的网友答曰:自学。这样一个回答,值得我们的学校、媒体和文化机构深刻反思。在民间,对于民族文化的渴望,由此可见一斑。也正因此,10年前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等联合推出“我们的节日”主题活动,以经典诵读、节日民俗、文化娱乐多种形式,让传统节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频繁相遇,春风化雨中涵养着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、提升着我们时代的文化气场。

相关热词搜索: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务员考试网

上一篇: 申论热点标准表述:地铁禁食
下一篇: 公务员考试申论作答规律探索

关闭